资讯动态
曾经在国内爆火的网红建筑为什么被遗忘了?
来源:极速直播吧nba    发布时间:2024-01-21 15:18:06

  网红建筑衰败之快的例子,可以了解一下最近引起了不少关注的贵州独山县网红建筑之一“天下第一水司楼”。

  这是一次张欣和潘石屹对中国建筑的探索?还是一次商业味道浓厚的商业炒作?精品酒店或私人宅邸哪一个才是这一系列作品的最后出路?

  作为拥有236间客房的酒店,“长城脚下的公社”现在仅有为数不多的建筑提供居住服务,大部分的酒店房间都处于空置当中,虽然名义上仍是酒店客房,但是这些精致建筑目前主要的功能恐怕是作为工作人员的员工宿舍。

  在预定酒店的网站上,有用户评价“长城脚下的公社”说,本打算“一晚便可欣赏十二位建筑大家的中国新建筑奇迹”,但隈研吾的竹屋“没有被允许参观”,入住后发现客厅无法关严,“导致会有臭虫或是飞蛾进来,比较影响欣赏的心情。”

  还是隈研吾老师的建筑师事务所,他们在2015年承接了北京故宫东华门外的一个四合院的改造,最终采用四种尺寸的浅色聚乙烯空心砖,打造出隈研吾在中国所设计的第一个以全塑料建筑材料建造的私人茶室东悦轩。

  比用途改变更悲凉的,是被废弃和遗忘的网红建筑。比如金华建筑公园,2002年金华市金东区区政府邀请了7个国家的17个建筑团队在公园内建造了17个小型公共建筑,这个公园有多高大上呢,它的厕所曾入选世界最美十大厕所。除了背后辉煌的建筑师名单,他还有不少名人背书,哈佛大学研究生设计学院教授、日本建筑师森俊子曾断言:金华会因这一个项目在世界的版图上亮起来。

  现今金华建筑公园不仅没有发挥原定的功用,在爬满蜘蛛网、杂草丛生的环境中,很多小型建筑的表面已经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些曾备受追捧建筑规划设计,获奖无数,红极一时,但在落地几年后便偏离了其设计初衷。好一点的情况呢,管理者放下幻想认清现实,将水土不服的网红建筑进行回收再利用;更多的则是消失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荒废破败。

  网红建筑,有特定的成名之路。在国外,传统媒体根基扎实,优秀的建筑规划设计可以仅仅依靠建筑师自身的知名度获得传播。但在中国,一栋建筑想要被人们所知晓,仅仅依靠明星建筑师、拥有品位优秀的建筑规划设计还不够,更需要甲方以及当地政府在项目落成后充分的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宣传。

  毕竟啊,网红建筑带来的流量意味着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但这也使得在有些网红建筑从设计到落成的过程中,建筑师无意识地会在很多环节中本末倒置:既然甲方需要话题和热度,明星建筑师作为热度创造者之一,也要配合作出足以震惊观者的设计和突破吧。

  每个甲方都希望自己的建筑可成为网红建筑,每一个建筑师也需要爆款建筑为自己履历添上一笔。在共同的营业需求下,难免用力过猛:过于专注于建筑的试验性时,而忽略建筑所在地的自然环境与所选建筑材质的兼容性,并且有意或无意地对建筑所在地的社会文化视而不见。

  比如隈研吾的北京茶室,选用了当时从未有人在中国建筑上使用过的白色聚乙烯,虽然塑料材质的半透光性的确打造出了茶室的禅意与空灵,但是却没想到在北京的雾霾天气中白色露台很快就均匀布满了黑色的灰尘颗粒,而塑料材质则在北京的大风之中迅速老化发黄。

  在他为长城脚下的公社设计的竹屋中,这样的一个问题又出现:建筑外立面的大量使用的竹子材质固然淡雅别致,但是却忽略了山间森林里的湿度,没有经过防水处理的竹子在几年后纷纷开裂霉化,墙面逐渐斑驳脱落。

  当建筑师与甲方都急于以建筑材料独特、设计创新、史无前例、大胆革命为噱头时,却忽略了材料本身的特性及建筑的可持续性。

  更有传闻有些建筑师事务所为了打造网红建筑,在建筑落成后设计师紧急带摄制组入驻,进行了紧锣密鼓的三天拍摄后匆匆离场着手开始宣传,而将更重要的后续收尾及维护工作留给了项目里的实习生。

  建筑功能的定位错误常常是网红建筑失败的根本原因。如果说北京茶室的所有者对于东华门外那座四合院的期待,是成为一座可以眺望故宫的会员制私人茶室,那现今取而代之的纪念品商店,对应的就是从故宫里刚刚游览完毕后的游人们对于此地的真实市场需求。当种子教堂被建在了道教盛行的两广地区,就不要因为日后它被民众当成道观而惊讶。

  一座建筑想要长久地在地发挥其功用,仅靠艺术性的设计和创意带来一时的网红效应是远远不足的。设计的初衷、功能、场地、材料、形式、社会背景等都会持续地在建筑存续的生命周期里对它造成影响。明星建筑师所设计的网红建筑常常会在中国水土不服,正是因为在创新和开拓之余,对于建筑与其周身的环境、社会的融合度并不进行深入的思考。

  与此同时,新奇建筑材料的使用也为后期的管理维护带来难度。长城脚下的公社作为酒店建筑,其居住功能的发挥无疑是维持其客流量的关键。可是有住客在居住在长城脚下的公社时四处游览参观,看到其中一栋建筑所使用的贴砖表皮很有质感,出于好奇便伸手摸了一下。没想到轻轻一模一块贴砖就掉了下来,吓得她花了半天时间胆战心惊地把砖片塞回到原位置。

  不考虑建筑与本土的融合,又很难在后期对建筑进行完善的维护和管理,最终网红建筑大多变成了“直升机鸟瞰式建筑”。设计和概念学术气息浓厚,鸟瞰图拍出来也十分前卫精致,可是走近了看细节,难免会看到掉下来的墙皮和漏水的吊顶。

  不知所云的古怪建筑和荒郊野岭的植物让附近省市的年轻人们争相赶到进行拍照:“打卡金华建筑公园,虽然看不懂,但是很出片。”

  网红建筑想要起死回生,自然有一条保守的路子:老老实实分析本土文化,本本分分进行建筑维护,发挥其原有功能或找到建筑与当地更好融合的新功能。但是就像网红建筑诞生初期打响名声的手法一样,要想盘活已经废弃的网红建筑,似乎最快的方法就是再次将它包装成更接地气的网红建筑。

  最后能做的也只是打起兴致围绕小小的图书馆和教堂拍照数十张,在回程的车上精心P图后悻悻然发一条九宫格的朋友圈安慰自己不虚此行。

  4. 《杭州日报》设计奥运“鸟巢”的那个瑞士人把一个奇怪的作品放在了金华建筑艺术公园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